施明德文化基金會

Menu

Skip to content
  • 創辦人
  • 最新消息
  • 大和解
  • 活動
  • 故事
  • 能夠看到明天的太陽
  • 關於我們

真相再醜陋 都不會製造分裂

作者:施蜜娜
施明德文化基金會網站開始用非常赤裸的方式訴說台灣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故事以來,常常得到一種指控:「現在重提這些只是製造分裂與仇恨。」
我看到這樣的論述非常難過。
我覺得這種論述與看事情的方式,是國民黨愚民的教育給台灣非常大的毒害。我們從初中到高中的歷史課本,從來是避重就輕,含糊帶過任何有關台灣、反抗,以及人民的國家意識的主題。這不是巧合。
這是有意識地在削弱台灣人的國家感。
很多人看到「國家感」就覺得我在偏激、激化族群意識,或者跟美國德州保守的老人一樣,有某種過度情緒化的國家/種族意識。
這是錯誤的認知。
也是國民黨灌輸你的認知。
對掌權者而言,當然是沒有國家感的人民比較好統治。
沒有國家感的人就不會有對國家應該怎麼樣的想法,也不會有國家不能怎麼樣的概念,更不可能為了國家層級的問題跟掌權者對幹。沒有國家感的人民常常只懂得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困擾生氣,只等到「活不下去」了才反抗。這樣的人民和順、可愛、不吵不鬧,吵了鬧了又好安撫,畢竟錢的問題都好解決。
事實上台灣人一直以來都沒有建立起頑固的不可摧殘的國家意識。從1624年荷蘭人入侵、到1945年國民黨接管,台灣人數次被不同的政府統治,名字也換了好幾次。我自己的祖父施闊嘴一輩子就換過三次國民身份。他出生在清朝,後來台灣被割讓給日本,變成日本人,國民黨來,又被稱為中國人。他一輩子被叫過清國奴、日本皇民漢和中國人。換了兩次的語言的我的祖父,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國人,到頭來,他從小說到大的語言是台語,唯一不變的是台灣這塊土地。台灣人在這島嶼上,不管政府從哪裡來,事實上唯一不變的身份,唯一最常被遺忘與壓迫的身份,就是身為台灣人的身份。
為什麼我們必須記得烈士,並向他們致敬?
因為他們是沒有忘記自己身份的人。很多人在強權的威脅與利益的誘惑底下,願意遺忘自己的國家與國人,但少數人只要勇敢地用行動與生命提醒多數沈睡的人們,我們生而為台灣人,不管政府怎麼說,我們要記得我們是誰,要團結,要勇敢,就有可能挽回多數人的懦弱。經過這麼錯綜複雜的歷史,台灣這塊土地上集結了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從最近西方世界移民過來的人,中國移民過來的人,到國民黨帶來的人,到清朝時過來的人,到原住民等等帶著不同的記憶與鄉愁的族群都有。
但是一旦我們永久的在這塊土地上生根,準備在這裡一起生活,一起成長,一起創造一個新的時代,我們就必須開始擁有同樣的鄉愁。
不管你從哪裡來,我們都要在這塊土地上真真實實的敘述你的故事。
所以為什麼要如此血淋淋的講述二二八與白色恐怖?
為什麼要揭開我們仍在作痛的瘡疤?
因為只有透過不斷的說故事,不斷地找尋真相,我們才能夠在歷史真相裡找到通向未來的去路,才能夠從自己的心裡得到寬恕與包容的力量。也才能夠從這些複雜的故事裡,替自己找到一個身份。

江炳興 槍決前 32歲

為什麼紀念台灣的烈士,如陳智雄、江炳興?
因為在發掘真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為這塊土地付出了生命,而我們跟他們一樣,都是這塊土地的孩子,我們擁有共的的記憶。
不管是醜陋的,恥辱的,痛苦的,不堪的,光榮的,美好的,所有的回憶都是我們共同的回憶。
外省人被欺負,是台灣人的恥辱。
台灣人被虐殺,是外省人的醜陋。但這兩者,都是我們共同的記憶。
我們必須透過凝視與理解來解開我們心中的心結。
為我們自己,也為這個國家找到出路。
真相不可能製造分裂與仇恨,只有謊言與虛假才能讓社會充滿不信任與偽善的平和,最後導致分裂與仇恨。
本文也刊登在風傳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46902

相關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 Google+ Pin on Pinterest Email to someone

Post navigation

← 施明德蘋果專欄:孩子們要上什麼樣的歷史課
施明德:誠實對待「中華民國」 →
Widgets

標籤

Akinori 主權 二二八 二二八事件 人民導報 兩岸 台獨 吳金鍊 吾雍‧雅達烏猶卡那 大和解 宋斐如 常識 懲治叛亂條例 政治犯 新生報 施明德 施蜜娜 林茂生 殖民地 民報 民進黨 泰源事件 泰源烈士 白色恐怖 空襲 紅衫軍 絕食 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軍法大審 自焚 自由 艾琳達 萬年國會 蔡英文 蔣介石 蔣經國 通緝令 邱義仁 鄭南榕 阮朝日 高一生 高俊明 黃信介 黨主席 黨外
  • 施明德文化基金會
  • Google+
  • Youtube

1990年5月21日凌晨,在25年半漫長的囚禁生涯之後,施明德先生重獲自由,他說:「忍耐是不夠的,必須寬恕。」

相關

施明德文化基金會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15 Nori Org Tw. All Rights Reserved.
    ↑ Back T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