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公義,為信仰而被獨裁者、掌權者殺害的人,就是烈士。烈士屬於全人類,不分國籍、膚色、性別。烈士是人類的共同遺產,他們的鮮血滋潤著人類文明,世世代代。
台灣曾經是烈士的盛產地,我有幸和這樣的人物共患難,他們的舉止、精神常常成為我路上的光。
當我決定釀造「能夠看見明天的太陽」時,我心依舊戚戚,不知他們的魂魄飄游何方?是否仍是孤魂野鬼?當「能夠看見明天的太陽」熟成時,我終於看到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無名英雄紀念碑」上,首度鏤刻了他們的英名,包括台灣政府迄今仍視之為叛亂犯的「台東泰源事件」的江炳興、鄭金河、陳良、謝東榮、詹天增。泱泱文化,尊異為聖。
烈士們都以英烈之姿被恭迎禮敬,而非以冤魂的悲情博人淚水。
烈士們的英靈,果然終能永遠看見明天的太陽,與世長存。
謹以此酒,敬「無名英雄紀念碑」中的烈士們。
涉過歷史長河,大多船過水無痕,能留下點滴芳跡的,有幾人?
台灣和中國是二次大戰迄今仍未政經秩序正常化的極少數地區之一。一甲子前,共產黨和國民黨,極度血腥的鬥爭在中國大陸進行,兄弟相殘的殘忍程度勝過中日之戰,多少人頭落地,多少家庭破碎!
戰敗的蔣家撤退台灣之後,國共仍相互叫囂:「反攻大陸消滅共匪」和「解放台灣打倒蔣幫」,貫穿了四十年的戒嚴時代。直到1980年美麗島時代,國民黨政權的政治主軸仍然是以推翻共產黨政權為目標。蔣經國至死,堅持「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於是任何爭自由、爭人權的奮鬥者也都被蔣氏父子視為必欲殺之而後快的「三合一敵人」,即「黨外人士+共匪+台獨份子」。那個時代,國民黨監獄就囚禁了這三類人,一起被槍決或凌虐或剝奪自由。
歷史事實是國共之間有奪權的深仇大恨,台灣人和共產黨或中國人之間從來沒有殺父之仇、毀家之恨,而且還曾一起遭受過國民黨政權的迫害。世事弔詭,如今國共之間竟已濃情蜜意,而無怨無仇的中國人和台灣人之間或共產黨與民進黨之間竟成為幾近不共戴天的敵對關係。
追憶當年獄中一起面對國民黨死刑折磨的時刻,如今一起被鑄刻在「無名英雄紀念碑」上的統獨烈士,必然感慨萬千。
反抗者、革命者為理想、信念而獻身,不是為世俗的榮華富貴。為中國而死的人,已被中國政府尊為烈士、英靈。而為台灣而亡的人,迄今仍被台灣政府視為叛亂犯,視為亂臣賊子,頂多只是刻在火燒島「垂淚碑」上的冤魂。冤魂與英靈在歷史上的距離,何止如銀河之遙遠?相較之下,兩岸掌權者的文化素養和飲水思源的氣度,高低深淺立判。
從史觀分析,文化深厚是最後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只有冤魂沒有英靈的國族是無脊椎動物的民族,不可能長存於世。正如火如荼在推動轉型正義的諸君,是否有感?